董炎明
廈門大學
工作經歷:1970-1972年湖南0646部隊農場鍛煉1972-1973年湖南吉首自治州塑料廠技術員1973-1978年湖南維尼綸廠助工1981–1994年湘潭大學講師,副教授1987年 公派到英國劍橋大學材料系做訪問學者1988年 任英國伯明翰大學化學系榮譽研究員2001年和2005年日本福井大學材料學院客座教授1994-2007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
王宜勤
福建工程學院
王宜勤 研究員王宜勤,女,1964年出生,中共黨員,研究員。曾任福建農林大學團委書記、紀委副書記、組織部長等職,現任福建工程學院紀委書記。
朱文章
廈門理工學院
朱文章,男,教授,工學博士。1962年2月出生,福建莆田人,二級教授,全國優秀教師,福建省教學名師,第二屆福建省十大杰出青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全國交通青年科技英才,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廈門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F任廈門理工學院校長、黨委副書記,兼任中國系統仿真學會理事、福建省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福建省光學學會副理事長、廈門市科協副主席等職。先后主持
趙振祥
廈門理工學院
趙振祥,教授,文學博士。內蒙古赤峰市人,博士生導師,2008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曾任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F任廈門理工學院副校長、廈門理工學院社科聯主席。兼任廈門市社科聯副主席,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新聞傳播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新聞史學會副會長。主要研究領域:媒體關系與文化傳播。出版《媒體關系管理》、《新聞評論學》、《唐前新聞
楊宗獻
廈門理工學院
楊宗獻,1963年9月生,博士,省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畢業于復旦大學物理系凝聚態物理專業;現任河南師范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特聘教授,美國物理學會會員、加拿大化學學會會員、國際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會會員。
姚建年
華僑大學
姚建年,1953年生,福建晉江人。1982年畢業于福建師范大學化學系,中國科學院院士 ?,F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副主任委員, 泉州師范學院榮譽院長。農工黨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常委、中國化學會第三十屆理事會理事長 。
姚珺
福建農林大學
黨委副書記分管意識形態、宣傳、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安全穩定、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共青團、本科生招生、就業、校友、體委、學校對外新聞發布等工作。
火紅的八月,匯集著火的色彩;熱情奔放的八月,洋溢著青春的氣息。作為民建的一份子,本人有幸參加了由民建湖州南林支部、科技支部、菰城支部共同組織的紀念新中國70周年華誕的活動--寧波浙東(四明山)革命根據地“不忘初心,追溯紅色記憶”的紅色之旅活動,讓自己的心靈接受一次蕩滌。浙東(四明山)革命根據地,是華中八大戰略之一和華中抗日的東南前哨地。1941年,黨領
非常榮幸能有此次機會,在美麗的新疆財經大學參加此次黨建培訓。此次培訓,各位老師講授內容豐富,內容涵蓋紅船精神內涵與價值、黨務工作實操以及時事政治方方面面,豐富多彩;課程設置理論結合實踐,考察了新疆黨群服務中心,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雖然僅短短五天時間,卻收獲滿滿、受益匪淺。在此次培訓結束后,我感想頗多,其中“大國崛起才有小民尊嚴”的感觸尤為強烈
10月18日上午,集寧變電管理處500kV察右中變電站黨小組、500kV汗海變電站黨小組、500kV蘇敦變電站黨小組前往位于內蒙古察右中旗的中共綏中地委舊址開展“探尋紅色史凝聚愛國情”主題黨日活動,參觀紅色教育基地,接受紅色精神的洗禮,感悟革命先輩的初心。壹參觀紅色教育基地在中共綏中地委舊址,通過認真聆聽關于那段崢嶸歲月里的紅色故事講解和觀看革
延安紅色教育分三個階段進行,分別以專題、參觀、體驗等形式展開,從階段認識延安革命歷史,到深刻體會延安紅色精神,再到貫徹落實學習延安戰士堅定理想信念的決心,一步一個腳印,直觀地使學員們更加深刻地認識了延安。延安紅色培訓學員們到來的第一天衣著紅軍服、帶著紅軍帽報名參加了開班儀式,開展了延安紅色教育的專題教學。當日中午,學員們到延安革命紀念館用感觀去感受去思考